生活在這個社會,人家關系與交往是必須面對的,每個人都想做個討人喜歡的人,可是如何才可以讓更多的人喜歡你呢?這就是人際交往的智慧,要學會理解、還要換位思考問題、再就是要辯證的把握人生、最后還要實現(xiàn)自利與利人的互動,還有一點重要的是懂得感恩,懂得回報。能做到這幾點,是會對你的人際關系大有幫助的。
人際交往智慧一、理解萬歲,先理解別人的不理解。
我們常常講“理解萬歲”。這正是我們希求他人同情我們的呼喚。但是,當別人還是不理解你時,又該怎么辦呢?正確的態(tài)度是:“理解萬歲”,先要理解別人的不理解!這是從我做起的第一步。具體而言,遵循如下次序來解決問題:
一.承認別人不理解的現(xiàn)實
二.尊重別人的不理解,認為它總有一定合理性
三.盡可能了解別人為什么不理解
四.采取讓別人容易理解的方式,讓其理解
人際交往智慧二、換位思考與調整“頻道”
一個人的錯誤,往往來自只從自己的一個角度思考問題。為了避免這樣的錯誤,就得學會換位思考,并在此基礎上調整行為的“頻道”。換位思考就是完全轉換到原來對方的位置思考,從而更理解人、寬容人。一次,大家要砸死一個妓女。耶穌說:“可以,誰沒有犯過錯誤,就可以動手!痹趫龅拿總人都問心有愧,最后誰也沒有砸她。
為何所有人在耶穌的這個問題前變得不敢動手了呢?因為沒有一個人有動手的資格--只要想到自己原來也有可能犯錯,就能同情這位妓女了。即使最沒本事的人,在責備別人時往往也能夠大發(fā)議論;即使是再聰明的人,在對待自己缺陷時也往往糊涂。我們只要經(jīng)常用指責別人的態(tài)度來要求自己,用寬恕自己的心思去寬恕別人,怎么不可能有大的進步呢?
人際交往智慧三、辯證地把握人性
人性不僅復雜,而且辯證。如對他人應該關心,但過分的關心,很可能變?yōu)橐环N壓制;對他人應該愛,但過分的愛卻很可能讓人窒息;能干的自我形象和幫助他人的舉動,能征服他人,但是,假如過于突出自己,則反倒使人反感,不如弱化自己的形象。
富蘭克林在參加某次議會活動時,有位議員對他大肆攻擊。富蘭克林并不反駁。他知道這位議員非常博學,又聽說他珍藏了幾部非常珍貴的書,于是修書一封,希望借書一閱,議員立即把書送來。一星期后,富蘭克林將書送還,并附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。那位議員本來不和富蘭克林說話,但自從“借書事件”之后,遇到富蘭克林,竟然主動上來打招呼,并表示愿意幫他任何忙。照一般做法,要和一個人搞好關系,最好是去幫別人。富蘭克林卻是相反,要求攻擊自己的人幫助自己。為什么這種一反常態(tài)的做法竟然取得這么好的效果呢?
關鍵的一點,是人有多重需求。他既有得到幫助的需求,也有被尊重的需求。對某些能力較弱的人來說,需要幫助的要求更大一些。對某些能力較強、自我感覺又好的人來說,自己被尊重的愿望更強一些。像富蘭克林的做法,反倒使人覺得親近,讓對方更有成就感,因此,更好地取得別人的肯定。
這一故事其實也說明了一個人際關系的辯證法:有時受(接受)比授(給予),更能給人以快樂,并讓人有更大成就感。
人際交往智慧四、實現(xiàn)自利與利人的互動
人不自利,會變成寄生蟲;只自利,易成為吸血鬼。完滿的人生,是自利與利人的統(tǒng)一!
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夫。有一天,當他在田里工作時,聽到附近泥沼里有人發(fā)出哭聲,趕快跑去,發(fā)現(xiàn)一個小孩掉到糞池里,于是他把這個小孩從死亡邊緣救出來。隔天,有一輛嶄新的馬車停在農夫家門前,一位優(yōu)雅的紳士走出來,自我介紹是那個被救小孩的父親。紳士說:“我要報答你,你救了我小孩的生命!鞭r夫說:“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報酬!本驮谀菚r,農夫的兒子從茅屋的門走進來,紳士說:“我們來個協(xié)議,讓我?guī)ё咚,并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。假如這小孩像他父親一樣,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驕做的人。”農夫答應了。后來農夫的小孩從圣瑪利亞醫(yī)學院畢業(yè),并成為舉世聞名的弗萊明-亞歷山大爵士,也就是盤尼西林的發(fā)明者,榮獲諾貝爾獎。數(shù)年后,紳士的兒子染上肺炎。此前,這是一種不治之癥,但是,有了盤尼西林,他就得救了。紳士是誰呢?上議院議員丘吉爾。他的兒子是誰?是英國政治家丘吉爾爵士。
互利改善了世界的品質。漢語的“人”字,十分有哲學意味,那就是兩個人之間的互相支撐!敖裉炷銕臀,明日我?guī)湍!边@是最淺顯的表述。因為人之間的互相幫助,不僅給當事人帶來了益處,也給世界帶來了溫馨與進步。
人際交往智慧五、懂得感恩懂得回報
不管你取得了多大的成就,都應該培養(yǎng)自己的感恩之心,回報之心。
自己所獲得的一切、所享受到一切,不是憑白無故的,而是許多其他人所創(chuàng)造、所奉獻的。他們或直接或間接,構成了今日我們的“喜緣”。因此,應該培養(yǎng)這樣的胸懷:不管你對世界的貢獻有多大,在相當程度上,也是為你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上付“利息”,是為給予了你許多幫助的他人進行回報。
有一次,國王安諾斯奇萬在自己王國中旅行,看見一位老人,正滿頭大汗地干活。國王問他干什么,老人告訴他:“我在種果樹!眹躞@奇地問:“你的年紀已很大了,你為什么要種這些樹呢?你既不能觀賞到這些樹的葉子,也不能坐在樹蔭下乘涼,更別說吃到樹上的果子了!崩先舜鸬溃骸澳切┮验L成的樹,是我們的先人們栽的,使我們現(xiàn)在得以享用;現(xiàn)在,我也栽樹,為的是讓我們的后人也能從這些樹上得到收獲!泵總人既然享受了前人給我們創(chuàng)造的幸福,這是感恩,也有責任讓后來者享受我們奉獻的成果,這是回報。